2015年,中铁三局深入学习贯彻习大大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党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努力构建和谐企业,积极承担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持续经营发展,提高了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地位。
一、综述
一年来,中铁三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员工与企业同成长共发展的企业学问,围绕“三局?知行合一”、“三局?健康发展”、“三局?富工兴局”三个主题,认真履行“为员工和股东服务”的社会责任,着力构筑“三局是大家,大家为三局”的富强幸福美好的三局梦,努力实现社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树立企业新形象。
二、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而要把承担社会责任当作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新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动态平衡,从而树立良好的声誉,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消除就业歧视,加强诚信学问建设,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构建合理、科学完备的社会责任体系。中铁三局建局六十多年来,始终秉承“以人为本 和谐三局”的兴企宗旨和诚信为本、追求卓越的理念,以诚创信誉,以诚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15年为将企业打造成行业知名的先进骨干企业,成为行业的常青树,根据《企业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中铁三局积极推进社会责任长效机制,从社会责任组织管理、日常管理、责任指标、业绩考核指标、信息披露、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着力构建并形成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自觉、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把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融入企业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做到全员参与。拟起草制定中铁三局社会责任管理系列制度,如《社会责任日常管理制度》、《社会责任指标管理制度》、《社会责任考核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常态化。
三、履行社会责任实践情况
1、保护职工权益。作为员工职业发展、事业成功和自我实现的舞台,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依据国家规定和标准从社会保障、健康、民主多方面、全方位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为员工及时足额缴纳各项保险费用,按时足额发放员工薪酬,完善分配体系。积极推进完善的用工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工资保险与福利制度、奖惩制度、职业培训制度等。全力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全年累计在“三工建设”方面投入资金1075.23万元,用于改善一线员工生产生活条件。认真落实“三不让”承诺,走访慰问困难员工、一线员工、离退休人员和农民工3397人(户),筹集发放慰问金共计459.91万元。发放助学金发放“金秋助学”资金41.48万元,资助137名困难学生入学。2015年“送清凉”活动共慰问职民工54221人次,发放防暑降温食品、药品等折合人民币331.03万元。投入大量资金对职工家属院房屋、道路、环境进行维护改造,机关滨河东路拆迁户顺利回迁。举办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推荐员工参加北京交大中铁三局第三期脱产培训,举办各类型的业务培训班,提升员工发展空间。
2、保障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和家庭的幸福,是政府最用心、企业最操心、领导最担心、职工最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企业秉承“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的安全理念,坚持“零事故”,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2015年修改完善了多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开展了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帮助员工识别岗位风险因素,让员工在思想上树立防范风险、控制风险意识,为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立了全方位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通报安全大检查情况。深入开展班前安全质量宣誓、群安员、青安岗等活动,积极培育以“本质安全”为重点的安全学问。坚持“科技兴安”的方针,加大安全生产科研和机械化投入,提高科技保安全水平。加大了对生产一线员工的劳动保护投入,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劳动保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最大限度减少职业危害。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和确认事故的原因以及责任,让员工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自觉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实现企业本质安全。
3、建设精品工程。精品工程是质量水平领先、安全适用美观、经得起检查和时间考验的工程。企业坚持品质第一,质量取胜的战略方针,制定了工程质量保证制度,建立了质量监察体系,做到工程质量全程受控。积极组织贯彻实施各类行业标准,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工程产品的科技含量,力致建设精品工程,树立企业品牌。2015年企业承建的广西柳州广雅大桥、青岛重庆路改造整治工程、青岛市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集团企业科技研发中心作为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太原市21世纪的亮点工程,企业的品牌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为提高企业声誉,2015年企业在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媒体刊稿近300篇,在中央电视台资讯联播、朝闻天下、晚间资讯、资讯直播间等相关频道播发了多条份量重、影响大的重头资讯。在中国网中国建设频道等网络平台推介刊发资讯20多条,传播了三局好声音,树立了国企良好的社会形象。
4、坚持绿色施工。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是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2015年企业始终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在每一项工程中,各项目部建立了自上而下、全面监控的绿色环保管理体系,努力实现了优质工程与优美环境的高度统一。6月份,企业组织各单位开展了“节能减排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将节能减排意识深入到基层项目和员工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通过在项目开展“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评选活动和节能减排自检自查工作,加大对各项目节能减排主要指标的监测,对节能减排费用的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有效控制了能源消耗,减少了污染排放。9月29日,以”尽心敬责·全程为你”为主题的广州地铁首次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暨建言座谈会在中铁三局广东企业21号线天河公园站项目部召开,该项目部运行的全天候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减少扬尘的远射程风送式喷雾机、高标准防噪声措施得到了在场专家领导的高度赞赏。2015年,全企业未发生节能减排重大违规违纪事件,圆满完成了年度节能减排考核指标。企业高度重视临时用地选址和环境生态保护,工程中标进场后,坚持临建不占基本农田、少占或不占耕地,主体工程施工时,先剥离临时用地表层熟土,集中堆存防护,施工结束后及时把熟土回填至复垦区内,并按设计修建复垦区排灌系统,按照设计及审定批准进行复垦,经当地国土部门验收达标后交还地方,确保了土地质量不受损害,受到业主和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表扬。
5、参与抢险救灾。社会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企业根植于社会,回报社会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企业始终将促进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企业与社会和谐共生视为企业的发展目标。2015年企业各单位参与了多起社会抢险救灾。5月11日、15日、20日五企业桂林项目先后三次参加贵广铁路抢险,共投入抢险救灾151人、救灾设备19台,救灾金额21万,确保了铁路运营安全畅通。6月20日,常熟市遭受暴雨袭击,中铁三局华东企业沪通项目部接到古里和陈塘村村委会寻助电话,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制定救援方案,从施工现场调动了6台挖机进行河道梳理,两侧河道用沙袋进行护堤,抢险人员冒着暴雨作业近6个多小时,控制了河道水位上升,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10月11日,213国道茂县太平乡胡尔村路段发生了大面积山体滑坡,导致通往九寨沟等川西地区主要景区道路交通中断。险情就是命令,中铁三局成兰铁路指挥部接到险情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抢险工作。经过近7个小时全力抢险,下午17时塌方路段清理完毕,213国道恢复畅通。
6、构建和谐企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自觉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与检查。集团企业连续多年获山西省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多家单位连续多年获当地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企业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道德模范评选”、“道德讲堂”活动,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开展项目学问建设、星级项目学问评选等活动,规范企业标识使用使企业学问落地生根。企业坚持开展定点扶贫,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集团企业包村扶贫的对象由包扶一个村2015年增加至板井村、邵家洼村两个村。 年内,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投入扶贫资金10万元,进一步扩大了太平庄乡板井村野鸡养殖产业规模;完成了领导包扶村板井村泄洪渠工程的收尾;完成了邵家洼村村民饮用水管道铺设和蓄水池建设;邵家洼村党员活动阵地、村民教学点房屋翻新修缮工程。同时,对两个村的138户贫困户进行了建档造册。坚持“工农共建共赢”,努力创造就业机会。企业始终把农民工当作自己的队伍来管理,扎实推进农民工“五同”管理,抓好抓实了向协作队伍委派党群工作协理员工作。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2015年共吸纳农民工41347人,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提高协作队伍整体素质,积极创办农民工业余学校,有效提升了农民工操作技能。认真落实农民工经济、政治待遇,全面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利益,真正让农民工与企业融为一体。
2015年,中铁三局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报告期内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距离先进企业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家将以先进企业为榜样,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投入公益事业资源统计表
组织志愿服务队数量(支) | 30 | 投入志愿服务的人次 | 1500 |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次数 | 50 |
帮扶内部员工人数 | 3397人次 | 帮扶内部员工金额 | 459.91万元 | 投入三工建设金额 | 1075.23万元 |
投入安全生产金额 | 78224万元 | 投入环境保护金额 | 使用农民工人数 | 41347 | |
帮扶学生人数 | 137 | 帮扶学生金额 | 41.48万元 | 支撑教育机构金额 | 275.15万元 |
参与抢险救灾次数 | 15 | 投入抢险救灾人次 | 800 | 投入抢险救灾设备台套 | 50 |
投入抢险救灾金额 | 81.48万元 | 投入其他公益事业金额 | 30.3万元 |